一位退休記者被告知他在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後只能活幾天,他遇到了八年後挽救了他生命的干細胞捐獻者。
來自漢普郡安多弗的 73 歲的 Ivor Godfrey-Davis 在旨在招募幹細胞捐贈者的慈善機構 DKMS 的辦公室會面,微笑著擁抱了他的捐贈者 Mark Jones,他是一位來自埃塞克斯郡 Witham 的 54 歲鐵路工人。
“我們是基因雙胞胎,”戈弗雷-戴維斯先生告訴瓊斯先生。
“沒有人比我更接近這個人,沒有人比這個人更接近我,非常感謝!”
Godfrey-Davis 先生於 2015 年 1 月被診斷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 (AML)。
他告訴賓夕法尼亞通訊社:“我問(醫生)‘我還能活多久?’ 她說‘好吧,未經治療,最多可能需要 7 到 10 天。’”
Ivor Godfrey-Davis(左)和他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Mark Jones 在完成救命捐獻後首次見面,地點是倫敦 DKMS 辦公室(Victoria Jones/PA)
2015 年 6 月,他在南安普頓醫院接受了化療,化療很成功,但醫生告訴他,他很有可能複發,癌症復發。
戈弗雷·戴維斯先生說:“有人告訴我,從基因上講,我有 75% 的複發機率,只有 25% 的機率不復發。
“然後我被告知,實際上,幹細胞移植確實是我們在我的案例中取得成功的唯一真正希望。”
然而,由於他不尋常的基因構成,最初沒有與戈弗雷-戴維斯先生匹配的干細胞。
幾週後,他收到消息稱出現了兩位可能的捐助者——一位在英國,一位在德國。
2015 年 8 月,他在英國接受了捐贈者的干細胞移植——原來是瓊斯先生——移植成功。
Godfrey-Davis 先生確實患上了移植物抗宿主病 (GvHD),這意味著來自捐贈者的移植細胞將 Godfrey-Davis 先生的細胞識別為外來細胞並攻擊它們,NHS 將這種情況描述為“通常是輕微的”。
“然後發展成貧血,我一次又回到醫院住了六個星期,每天輸兩次血兩次,一周三天,”他說。
“但那已經過去了,從那以後我一直很好,能夠過上正常的生活;我真的不知所措。”
Godfrey-Davis 先生有一段時間無法與他的捐贈者取得聯繫——兩年來,捐贈者和患者不得相互聯繫,並且必須保持匿名。
三年後,他被允許寄信給他的捐贈者——然而,他沒有立即收到回复。
“去年 8 月或 9 月,我突然收到一封來自醫院的來信,這齣乎我的意料,因為我所有的臨床預約都是最新的,”戈弗雷-戴維斯先生說。
“我打開它,上面寫著‘親愛的艾弗,這是一封來自你的捐助者的信’。
“信中說很多時間過去了,但我經常想起你,如果你有興趣,我真的很想認識你,等等。所以,我抓住了這個機會。”
2014 年,瓊斯先生在 Facebook 上看到一個美國男孩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的故事後,受到啟發加入 DKMS 的干細胞登記冊。
“我申請了這個包,它通過了——這是我做過的最簡單的事情之一——剩下的就是歷史了,”瓊斯先生說。
“我記得接到一個電話,說‘好吧,你很合適’,我當時想,‘天哪’。”
瓊斯先生強調了他的干細胞提取是多麼容易,他說:“我坐在椅子上五個半小時,基本上是獻血,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完成的過程。
“我沒有任何不適,第二天我就可以毫無問題地回去工作了。”
他只感到輕微的疼痛,服用撲熱息痛後疼痛減輕了。
瓊斯先生經常想知道他的干細胞接受者在他捐贈後是否還活著——當他得知 7 年後的 2022 年他還活著時,他鬆了一口氣。
瓊斯先生說:“你知道,我實際上已經和我救過他命的那個人談過,這仍然很奇怪。”
Godfrey-Davis 先生說:“如果不是像 Mark 這樣的人捐獻,我可能已經死了八年,我現在很遺憾我自己沒有機會成為乾細胞捐獻者,因為我肯定會這樣做。
“我很高興今天還在這裡,能夠讓馬克的犧牲變得有價值。”
DKMS(德國骨髓捐贈中心)是一家國際慈善機構,旨在抗擊血癌和血液疾病,在美國、印度、南非和英國等國家開展業務。